現代自由主義和古典自由主義

三木真黒
10 min readSep 14, 2020

今天西方社會通常說的自由主義更準確的說應該昰現代自由主義,這個和古典自由主義其實在政治光譜昰兩個極端,這也是大家怎麼理解「自由」這個詞的差異產生的。最近因為美國「黑命貴」運動引發的一繫列問題,讓不少人重新思考什麽是「自由」,我們享受的「自由」是不是理所當然的呢?「自由」的邊界又在哪呢?!這個話題其實我想寫了有一段時間,就是抽不出時間好好寫一下我的思考,今天終於靜下心來寫一篇吧。

這裏首先開始講的昰「自由」,自由一詞西方和東方的理解最早就有很大的歧義,東方尤其昰支那理解的「自由」屬於一種放任不受控制的行為,宋朝王安石有首白話詩:「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瓦亦自破碎,豈但我血流。我終不嗔渠,此瓦不自由」。這首詩說的昰風吹屋頂瓦掉下來,砸到我頭破流血,但是我不怪責瓦片,因為這塊瓦不自由,這裏帶出了自由的意義就是能自己控制自主的行為,所以不自由就是不能自己控制自己行為的一種表現。《東周列國志》中宣王斥責臣下曰:”怠棄朕命,行止自繇(由),如此不忠之臣,要他何用!”晉武帝司馬炎下詔指責王浚”忽棄明制,專擅自由”。在這兩個例子中,”自由”(自繇)都具貶義色彩。秦漢以後,”自由”概念的貶義化日益凸顯。自由常常被視為散漫放縱、為所欲為、擾亂秩序等等。這個和現代支那人理解自由的定義相差不大,今天很多支那人還是認為自由就是想做什麽就做什麼這種概念。可以說東方的自由一直昰秉持着差別不大的意義。那西方對自由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 論自由》約翰·斯圖爾特·密爾

西方對自由其實一直有爭議,從哲學概念到經濟概念,其實有很多不同的爭議,比較出名的就是來自英國哲學家約翰·斯圖爾特·密爾出版於1859年的一本功利自由主義哲學著作《 論自由》其中定義了自由就是基於「最大幸福原則」此外他還提出的基於個人自由之道德準則包括: 出版自由思想自由,以及 討論自由 。除此之外,密爾在總結中還提出了還兩條針對個人與社會關係的格言,以及在不涉及個人自由情況下,反對政府干涉三條的合乎功利的理由。這個可能曾經是西方最主流的關於自由的定義了。

那什麽是「現代自由主義」什麼昰「古典自由主義」呢?先說說「古典自由主義」吧,既然稱得上古典,就說明這種自由主義的定義存在更久,哪什麼昰「古典自由主義」呢?簡單來說,就是 早期的自由主義,從啟蒙時代開始直到約翰·斯圖爾特·密爾為止的自由主義。 「古典自由主義」是一種支持個人先於國家存在的政治哲學,強調個人的權利、私有財產,並主張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認為政府存在的目的僅在於保護每個個體的自由,可以說昰小政府大社會的概念。哪「現代自由主義」又昰什麼呢?「現代自由主義」又有另外一個名稱,叫「社會自由主義」顧名思義,「現代自由主義」更偏向社會主義,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的英國,一群被稱為「社會自由主義者」的思想家提出反對自由放任的古典自由主義的主張,主張國家干預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將個人自由視為只​​有在有利的社會環境下才能實現的自由,屬於中間偏左的政治思想。在羅斯福新政之後,其新政思想結合更早以前的帶社會主義色彩的自由主義,在後來體系化後,即成為社會自由主義。二戰後社會自由主義運動常與和工人階級、工會運動聯繫在一起,典型的就是女權,平權,工會,都是屬於這類。

大致上的介紹說完了,哪這些自由其實體現在哪呢?之前我也寫過一篇文章,「 我解讀的個人自由 」昰寫個人為什麼能體會到自由,今天說說今天西方主流社會兩種「自由」的差別,從上面的定義來看,古典自由主義崇尚小政府大社會,放任經濟,保護個人自由優先於集體,而現代自由主義就推崇大政府小社會,保護弱勢集體,那到底在裏面價值觀的區別又在哪呢?!

在20世紀下半葉,以賽亞·伯林開始用「兩種自由」的概念來劃分自由:「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我之前文章曾經用「被動自由」和「主動自由」),這就昰兩種自由的價值觀區別,哪什麼昰「消極自由」呢,就是一種被動的行為的自由,像昰不喜歡的自由,這裏包括表達不喜歡言論的自由,因為不喜歡屬於思想自由的層面,那出版自由,言論自由,甚至討論自由都屬於思想的自由,也是「消極自由」,那「積極自由」呢,簡單說,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自由,有支配自己行為的自由。當然這裏不應該包括犯法的自由。更準確的說昰不傷害他人自由的自由。這兩種自由其實正正體現在「古典自由主義」和「現代自由主義」,近代世界有個價值觀,就是平權,平權昰什麼,當然來自權利不公平產生的問題,哪什麼引發權利不公平呢?當然昰來自結構性的問題,例如法律的不公平,造成弱勢群體爭取平權,典型就是美國黑人平權,女權平權,同性戀平權和少數族裔平權等等,那平權如果來自制度的不公平,當然需要平權,那如果不是來自制度的不公平,個人有沒有權利不喜歡某些族群呢?!這就是一個一直爭執不休的問題,就是保護個人自由重要還是保護那些少數族群不被歧視重要的問題了。

今天西方左派思維就是大政府小社會,所以會利用公權力保護少數族群,本來從想達到的結果來看昰出於好意,但是往往昰事與願違,首先,維護少數族群的權力,是不是來自公平的制度呢?如果保護某些人的權利而侵犯了其他人的自由,那這種保護優先還是個人自由優先呢?!這裏就要說到「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了,因為消極自由並不形成積極的行為,所以消極自由應該全面保護,也就是屬於思想自由層面,一個人的思想昰不可能也不應該被外部左右的,那「不喜歡」是不是應該也受到保護呢?曾經有一句話說:「沒有批評的自由,則讚美毫無意義」那沒有不喜歡的自由,喜歡也一樣毫無意義了。而且喜歡不喜歡很多包括了個人自由意志,就像美醜一樣,很個人的觀點,沒有一個可以衡量的標準,那喜歡肥的瘦的也是個人喜好,強逼別人不許「不喜歡」算不算昰思想控制呢?那如果政府利用公權力保護少數族群不許其他人「不喜歡」這個族群,是不是侵犯人權呢?

真正的保護其實來自維護社會的「公平」,那利用族群的差異產生的矛盾,制定法律保護某些族群,何來體現「公平」呢?!本來平權來自公平,不是來自平等,人本來就不存在平等,除非想實現共產主義,而現實上,共產主義其實也不能實現平等,這個也是西方共產主義走到今天已經被遺棄的原因,但是共產主義雖然被遺棄,但是左派還是換瓶不換酒,利用現代自由主義的馬甲重新復活了,因為本來平權昰解決結構性的不公平造成的,也就是法律上不公平的問題,但是廢除了不公平法律之後,平權就會要求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從廢除不公平的法律,到制定新的法律保護自己,那就昰從一個不公平走向另外一個不公平,這就是左派利用少數族群爭取權力,讓自己獲得更多政治利益而破壞了制度性平衡,造成一個社會不公平產生的不穩定。這就是今天美國為什麼會發生「黑命貴」問題的原因。

當年曾經有個蘇聯冷戰時期的笑話,說一個蘇聯科學家準備移民美國,臨走之前領導找他談話,想瞭解一下為什麼他移民美國,領導問他說:你是不是有什麽對國家不滿意呢?科學家說,沒有,非常滿意,領導又問,這麽滿意為什麼還要去美國?科學家答到,因為美國可以讓我不滿意。這個笑話我經常說,其實就是代表了曾經的美國對自由的價值觀,因為這裏正正體現了「消極自由」,一個人不能有自己的「消極自由」那還算有自由嘛?!而「古典自由主義」的核心就是 出版自由思想自由,以及 討論自由, 其實簡單的說,就是保護「消極自由」「被動自由」「不作為的自由」因為這些都是思想自由的一部分。而共產主義其實就是因為消滅了思想自由,所以在西方社會被主流遺棄,但是今天的左派,其實也在慢慢侵蝕「消極自由」,美其名「反對歧視」,其實昰把歧視上升到道德層面,剝奪了人的「不喜歡」的自由,縱容社會底層侵蝕「消極自由」最終社會會因為不能表達「不喜歡」而形成逆向淘汰,最終昰社會倒退。這也是為什麼會發生「黑命貴」這種反智現象,你可能從來不會想象到美國會發生這種事,但是事實上的確發生了。

其實「消極自由」存在積極作用,我們看見的所謂「歧視」其實昰來自不同階級產生的差異,而不喜歡被歧視的感受其實昰一種推動自己向上的動力,而這種動力其實也是人類發展的動力,人類依靠自己的努力跨越階級的界限,本身就昰一種原始的動力,而人類出生就不存在平等,甚至起跑線都不一樣,但是至少在一個遊戲規則公平的環境,這種不平等昰可以忽略的,就像一場運動會,黑人白人各自有自己的優勢,遊戲規則不會因為人種膚色改變,最多昰在性別和體重分類,這也是可以維護最公平的遊戲規則了,那運動會只有一個勝利者,也是叢林法則,但是你可以因為自己比較弱而要求更多有利自己的規則嘛?試想想一場人人都能贏的比賽能持續下去還是一場公平但是只有一個人能贏的比賽能持續下去呢?就像奧運會,很多人參與都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贏,但是都把參與視為一種榮耀,因為這是靠自己努力爭取的,而有機會參與已經昰一種光榮,那如果奧運會昰人人都能贏的比賽,或者可以用藥讓自己勝利的比賽,你覺得參與還有榮耀嘛?!

所以除非比賽規則不公平,不然參加者不可能人人平等,但是不影響參加者感覺自卑,因為參與一場公平的競技比起人人平等的獲得獎勵更有意義。這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法則,因為一個公平的社會,本身歧視對社會的影響力很小,因為歧視本身就存在在不同階級之間,超級富豪會歧視普通富豪,普通富豪會歧視中產階級,中產階級也會歧視底層階級,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沒有法律保護歧視鏈中間的人呢,你如果昰普通富豪,被超級富豪歧視有沒有法律保護呢?肯定沒有,那為什麼歧視鏈最底層的就需要特別保護呢?一個公平的制度對他們的保護不夠嘛?!當然我不贊成歧視,但是純粹因為膚色性別種族而歧視的人其實在社會佔的比例很少,大部分人「不喜歡」昰來自個體行為,而一個族群大部分存在這種行為,昰很容易被人整體「不喜歡」的,但是最根源的原因也不是源自於膚色種族,最終還是來自整體行為給人的觀感。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西方左右派價值觀的文章,「 左右價值觀的不同 」我看來左派昰追求結果正義,右派追求的昰程序正義,其實維護一個公平的遊戲規則本身就是維護程序正義,這裏的程序正義昰泛指自然法則的程序,所以維護一個社會法律公平也是程序正義的一部分,而結果正義本身就是不惜破壞法律的公平性而追求結果正義,也就是像平權法案這種對於劣勢族群的不平等待遇,這種待遇可能昰從以前的劣勢到現在的優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而這種不公平其實還存在,甚至更加激化了歧視問題。我們普遍認為的歧視昰政策劣勢,其實政策優勢同樣昰歧視,因為最終制度公平的社會,歧視不會造成社會問題激化,因為被歧視或者歧視的人群體其實會自我平衡,甚至超越公平的歧視行為,也不需要歧視法律,因為其他法律也可以保護這些族群,而制度性的不公平才昰讓社會產生問題,甚至激化社會問題的根源。

今天的現代自由主義,其實就是換了馬甲的社會主義,其實本質上昰對真正自由的傷害,也就是打著自由反自由,如果真正的自由主義追求者,其實更應該捍衛自己的「消極自由」。當然消極自由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甚至不可能保障達到結果正義,但是如果沒有消極自由,那整個西方價值觀就不存在了,改革需要符合程序正義,而不是追求結果正義,因為歷史證明,任何追求結果正義的人,最終都變成了魔鬼,這個世界本身就會自我平衡,所以當極左橫行的時候,這也就是極右的土壤,所以如果你不喜歡川普的右,那就問問誰讓極左橫行,讓右派有這種土壤吧。

要知道極權之下昰不可能有「消極自由」的,那追求「積極自由」的時候任由「消極自由」被侵蝕,最終的結果就是連最初爭取的「積極自由」也會喪失。因為當你沒有說「不」的自由的時候,你就不再可以擁有任何「自由」了。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telegra.ph on September 14, 2020.

--

--

三木真黒

喜歡胡侃,廢話多過茶,又執筆忘字嘅廢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