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從獨裁到民主

三木真黒
10 min readJun 19, 2020

之前有個網友想我寫寫關於台灣的文章,關於台灣的歷史,可能台灣的朋友比我瞭解,所以台灣歷史我就不寫太多了,今天台灣的政治,我作為香港人也不能深入理解本省外省之間的族群差距,這些也需要台灣人自己寫會比較適合,那就說說一個除了台灣人之外,很多香港人和支國大陸人都可能感興趣又經常出現正討論中的話題吧,就寫寫關於為什麼台灣能從獨裁走向民主,這也是很多香港人和支國人甚至台灣人都有興趣但未必理解的,當然我不是從簡單的抗爭層面看,而是從一個比較另類的角度看為什麼台灣能從獨裁走向民主這種必然現象。

台灣101

可能曾經很多朋友都遇見過這種問題,說大陸人和台灣人同種同族,既然台灣可以民主,大陸應該也可以,但是事實上有沒有可能呢,又是什麼讓台灣走向民主,是良好的制度還是聖人蔣經國呢?而支國為什麼沒有同樣的走向民主呢?其實這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可能大家都忽略了,在說台灣之前,我想先說另外一個例子,這個可能更有趣,一個是新加坡,一個是緬甸,好多人會問,這兩個地方好像沒什麽關係吧,為什麼拿來比較呢?那我就先說說吧,緬甸和新加坡都是以前英國殖民地,緬甸是1947年脫離英國殖民地統治獨立的,新加坡自治應該是1955年開始,之後曾經併入馬來西亞,一段短時間,之後獨立,兩個地區都曾經被英國人統治過,都有傳統英國人留下的政治和文化,所以這是我比較的原因,今天來看,新加坡和緬甸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經濟發展和政治發展都不一樣,緬甸更經歷了很長一段獨裁時期,新加坡雖然是威權社會,但是法治卻能保持著英國人留下的法治系統,民主的選舉制度也一樣維持的不錯,經濟發展就更加不用說了,那兩個都是英國人統治的國家,為什麼差別這麽大呢?是不是人種差別呢?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緬甸

首先,緬甸是東南亞第二大國,所以國家資源不缺發,新加坡呢?面積甚至比香港還小,自然資源貧乏,所以資源上比較,肯定是緬甸優勝,但是為什麼今天來看,新加坡看上去比起緬甸發展好得多呢?其實大家看見的資源優勢,可能某些方面就是劣勢,只是你看不見而已,為什麼我這麽說呢?這就要從英國為什麼需要這麽多殖民地說起了。

英國,大家都知道是一個島國,所以海洋對於英國來說特別重要,可能是來自島國的天然基因,對於大陸的需求可能就是來自自身的不安全感,這點上日本也有同樣的問題,所以英國作為一個有海盜傳統的國家,統治海洋,佔領殖民地就是那個年代的必然選擇,(這裏順帶說個題外話,曾經有一個人類學家研究過,說亞洲人的智商最高,有110左右,而白人大概在100,但是為什麼亞洲人對世界的貢獻沒有白種人多呢?研究發現白種人的睾丸素比亞洲人多,而睾丸素最多的群體是罪犯,那睾丸素和智商高會產生什麼結果呢?睾丸素高其實代表這些人比其他人更富有冒險精神,所以睾丸素高在罪犯群體是普遍現象,但是高智商高睾丸素的人如果不去犯罪會做什麼呢?就是在各種領域的冒險行為,這也是對人類做出貢獻的一種推動力,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英國曾經是一個海盜國家了。)這也是大航海時代,當然不單只是英國,歐洲很多國家的依賴海洋發展,那英國需要這麽多殖民地的另外一個需求就是需要貿易市場,因為英國本身就是一個依賴貿易經濟的國家,島國很多資源缺乏,需要外來進口,本地的東西也需要出口,所以這些殖民地就是一個貿易夥伴和經濟發展的市場。

新加坡

新加坡作為一個這麽小的地方,當然也有重要性,就是作為東南亞進出口的港口,那到了英國撤出東南亞,緬甸和新加坡相繼獨立之後,各自選擇的發展路線就有很大不同了,緬甸,作為東南亞第二大國,資源不缺發,這種環境,貿易就變成不重要了,這種環境,其實就形成對外界依賴的程度越來越低,那被外界影響或者來自外界的壓力也越來越小,這個其實就是一個非常適合獨裁的環境,因為只要新產生的權力控制資源,那就能實行獨裁,所以緬甸並沒有因為英國統治就像很多英聯邦國家一樣走資本主義道理,而是走了獨裁的路,那為什麼新加坡就可以發展這麽好呢?因為新加坡太小,基本上所有的東西都需要進口,非常依賴貿易,所以形成對貿易經濟價值觀的依賴,我經常說,貿易經濟的價值觀就是『自由公平和契約精神』這是做生意的最根本需要,那一個極度依賴貿易的時候,自由公平和契約精神就必然是這個社會的價值觀,甚至政府都需要維護,當然自由是指自由貿易,當然這個自由也可以引申到個人自由,但是這個需要爭取,不是必然的,但是至少有爭取的空間,而公平就體現在法律上,所以新加坡雖然是維權社會,但是法治還是公平的,因為法律不公平產生的經濟損失是不可計算的,契約精神就更加不用說了,商業社會遵守契約是共識,加上完整的法律保護,所以新加坡可以發展成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經過這種比較,大家可能會看得見為什麼台灣能走向民主了吧?

說回正題,台灣作為一個島國,雖然相對新加坡大,但是對外依賴貿易也是必須的,因為不能完全的自給自足是現實環境問題,那就形成外界對台灣能有適當的壓力,在蔣介石退守台灣以後,曾經在台灣實行了38年56天的戒嚴,這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戒嚴了,所以蔣介石當年的獨裁,不比毛澤東弱,甚至更厲害,但是雖然獨裁,但是台灣因為資源有限,貿易也是必須的,所以經過幾十年發展,累計了不少資本和產生了不少資本家,當然這也是資本主義社會必然發展的道路,和西方一戰之前的社會區別不大,但是到了資本累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有限的自由(戒嚴時期)已經不能滿足這些資本的需要了,加上外國在二戰之後的開放環境產生的壓力,撤銷戒嚴就成了必然發展方向了,只是什麽時間撤銷戒嚴最好而已,當然很多人認為是蔣經國順從民意,說蔣經國也是偉大,當然從當年的外在環境來說,只要不是太蠢都知道這是必然發展,其實和偉大沒什麽太大關系,當然留個好名聲也是統治者考慮問題之一。

台灣戒嚴令

台灣戒嚴時期針對本省人參政是有嚴格的限制的,因為當時外省人佔台灣人口只有12%,所以開放本省人參政有可能直接威脅到外省人利益,所以當年本省人優秀的很多都讀醫和法律,更有不少營商成功的例子,這也是當年台灣經濟發展迅速的原因,但是縱然長期的政治壓逼加上38年56天的戒嚴,台灣人一樣可以從經濟發展累計資本,這些無形的資本,其實才是真正對抗獨裁的背後力量,當然台灣本土抗爭的力量從來不能抹殺,這些人為了爭取自己的權利,流血犧牲的太多了,當然自古以來,對抗獨裁專政的運動從來沒有輕松的,就像英國從1215年大憲章到1689年光榮革命確立君主立憲確定建立資本主義社會接近五百年發展,當中一樣犧牲不少人,但是從歷史上看,當年英國海外貿易的發展和原始的資本積累,讓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起來。資本主義的發展促使資產階級新貴形成,他們同資產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但17世紀時,斯圖亞特王朝厲行專制統治,經常觸犯資產階級的利益,宗教專制政策也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矛盾,最終導致了光榮革命。所以不論是從歷史上或者是從邏輯上看,資本的隱藏力量都不可小看。人類為了追求自由不惜代價和專制對抗,而資本讓獨裁專制的成本增加,這才是一個可持續的抗爭環境。如果沒有資本,那獨裁的成本就低很多了,這種情況下,等於玩一場沒有籌碼的賭局,肯定會輸的很慘。

如果有看我其他文章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我從來不相信人性會偉大,特別是擁有權力的人,所以任何事都需要從經濟發展和人性利益考慮,符合這些邏輯才可能是真實的歷史,以台灣的資本主義社會發展來看,累計資本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是政府能說了算的,這也是實行獨裁專制的巨大成本,所以這些資本本身就是對權力的一種無形制衡,資本主義社會都是為了維護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而今天最大的資本都是來自貿易經濟,所以維護貿易經濟的價值觀就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了,台灣當然走不出這種環境,必須依賴這種自發程序運作,所以台灣作為一個資源相對缺乏,需要依賴貿易的國家,貿易經濟累計資本,到資本足夠制衡權力,都是必經的階段,到資本對權力的制衡產生作用之後,政府就不得不放棄部分權力,這時候人民也普遍富裕起來了,追求個人權利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所以這也是一個發展趨勢,看看一個當年還是非法政黨的民進黨,今天已經可以成為執政黨,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當然這些人爭取自己權利也一樣需要付出血汗代價,但是至少這些人還有爭取的空間和外在制衡的力量,因為破壞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產生的損失,是獨裁政府承受不了的,這裏還包括外資和外國政府,所以在這種環境,你只要抗爭,就有機會得到應該有的權利,台灣的民主就是在這種環境走出來的。

gettyimages

那支國有沒有這種環境呢?現在當然沒有,如果川普能讓支國認輸,可能就有機會,但是從累計資本,到全民富裕,可能這中間需要幾十年時間,加上爭取,可能已經是一百年之後了,這還需要這個政府沒有被推翻,因為這也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因為好多人都是有了錢就想權力了,當然這也是小農經濟的價值觀,擁有資本的安全感來自擁有權力,這也是朝代輪迴的最重要基因,當然,撇除輪迴不說,如果真的發展出這種制衡力量,那至少都在正確的路上發展,這才是關鍵,當然在我來說,有沒有民主還是其次,人類本性的追求其實是自由,先把權力制衡起來,讓大家都有更多的自由吧,這個比起有沒有民主重要的多,至少自由市場經濟,自由流通,自由的公平競爭,讓大家可以舒口氣,限制了權力,他們不能作惡,已經是對大部分人都是好事。希望將來台灣曾經的經驗可以給支人爭取自己權利帶來參考,但是台灣的主權就別管了,那是台灣人自己的事!

蔡英文高票當選2020年台灣總統

這篇文章純粹是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粗淺的理解一下為什麼台灣可以從獨裁走向民主,至於台灣今後面對的其他問題,例如本土意識和獨立問題,作為一個旁觀者,我說不上是專家,就不評價了,這些問題還是等台灣人自己去爭取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經過幾次政黨輪替和民主發展來看,台灣的將來肯定會有更好的發展,一個漸趨成熟的國家,經濟發展和資本累計作為將來發展的基礎,政府的角色只會更需要符合民意,也更需要捍衛自由經濟的價值觀,這才是一個更符合人性的國家。當然,經濟發展的前提是對等貿易,有對等才有貿易,希望以後的台灣總統都能貫徹這一宗旨,別把自己看成只是一個省,如果把自己看低了才能賺的了錢,這些錢的代價就太大了。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amhig.home.blog on June 19, 2020.

--

--

三木真黒

喜歡胡侃,廢話多過茶,又執筆忘字嘅廢佬。